每年这个时间,各大媒体都会投身一场全年中最为激烈的战役——秋季招商。
同样,这也是广告主们非常繁忙和焦虑的时刻,排兵布阵,群雄逐鹿。虽说广告主干的是花钱和分配预算的工作,但媒介投资决策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做。
媒介环境处于新一轮大变革之中,过往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失灵,一时间令人无所适从:评估数据空前丰富,却鱼龙混杂,真假难辨,到底应该如何设置KPI;媒介市场马太效应明显,优质资源价格持续上扬;价格依然不菲,头部资源的影响力,却大不如前……
那么,从数据和评估层面,2018年,广告主会更关注和看重哪些指标?
1、为什么广告费用不菲,却没见销售增长?
CGO时代,有一点已经很明确,归根结底,品牌战略导向的结果,就是看销售情况,销售是企业的命脉。CGO需从更大的格局层面看媒介投放,充分激发出媒介乘以营销的力量,实现以增长为导向的媒介投放和商业模式创新。
尤其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下,生意难做,企业负责人经常会对市场和媒介部门发出疑问:为什么广告费用不菲,却没见销售增长?动不动就上亿的冠名投入,即便所投资的内容,流量和话题性兼具,但就是不能为企业带来销量,这就是个大坑。
如今的趋势是,没有纯粹的营销。“营”与“销”的割裂,大大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,让企业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。未来,企业会更加明确,广告的投放是一项推动销售的投资行为。目前,已经有一些领先的厂商,把媒介和销量做了挂钩,钱不是花出去就够了,每一分钱,都要有收益。
2、每次投放的效果数据,Reach真有这么好看吗?
每年的招商季,各大媒体的必备动作,就是亮出一堆晃眼的收视、播放和曝光数据,证明自己是“第一”,说明自己如何有效。但是,数据情况到底如何,其实广告主们真假难辨,有时候还会被各种复杂的计算维度绕晕。
在投放媒介之时,真实的Reach数据,是第一位的。无论媒体如何如何创新,将信息传递给真实的目标受众永远是最直接的任务。要产生效果,Reach是起点,只有信息触达到了受众,才有可能让其感兴趣和喜欢,才有可能转化为销售。
从去年9月的纽约广告周,今年美国互动广告局年度领袖会议,以及戛纳国际创意节直到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国金投赏,宝洁首席品牌官Marc Pritchard,就一直在公开谈论数字广告的诚信问题,一个复杂、不透明、低效而具欺诈性的媒体供应链是不可持续的。
3、广告背后的用户数据,到底与品牌目标受众匹配性如何?
广告投放的最完美状态就是,在适合的时候对适合的人推适合的广告。把广告信息曝光在目标受众前,广告投放才有意义。如果广告信息是曝光在了一堆根本不相关、不会购买产品的受众前,那就是赤裸裸的广告浪费了。
过去的目标人群Reach,相对“粗放”,通过媒体属性判别,间接获取目标消费人群。相比以往“广而告之”的广告形式,现在的精准营销,能够通过DMP直接管理每个人的数据,建立完整的用户画像,包括人口属性、生活方式、社交群体、财务状况、购买意愿及兴趣点等等。
但是,媒体或者代理公司号称的“精准技术”,究竟实现到了什么程度?数据的精细化耕作,真能透视每一位看过广告的受众的属性吗?这里面,其实有很多问号,从“买广告位”到“买人”,广告主需要看到的是更多更靠谱、去掉多余修饰的数据。
4、价格,价格,还是价格!
价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,并不新鲜。现在采访任何一位广告主,关于营销上的难点和痛点,预算不够这个答案,永远都会出现在前三位。
当然,现在优质媒介资源的价格,确实会让广告主们心痛和焦虑。最明显的就是,明星的价格一路疯涨,头部综艺和剧场的价格,没有上亿的预算,品牌压根无法获取赞助权益。拿到了赞助权益,还需要花更多的钱,去做整合推广。
即便是一直被视为“低成本低门槛”的社会化营销,其实也是成本一点都不低。微播易2017《社媒营销白皮书》,通过对2016年微博、微信KOL价格趋势的走向分析发现,KOL均价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。2016年第四季度,微博KOL账号的平均报价要比第一季度上涨182%,微信KOL账号平均报价第四季度要比第一季度上涨110%。
写在最后
在如今的一个“混沌污”的媒介环境下,广告主在做媒介投资之时,除去价格因素,最为关注的数据指标就是:真实、触达人心以及销售转化。不管再华丽的概念包装,还是再漂亮的效果承诺,归根结底,广告主需要坚守的就是,扎扎实实把品牌信息传递给每一位真实的目标消费者,实现人心的触动,并最终完成购买和销售的转化。